来源:共青团中央
小伙住ICU95天医护写1.1万字日记鼓励
湖南长沙,小伙因重症急诊胰腺医院急诊ICU,因焦虑和恐惧,一度产生放弃治疗的想法。
温柔的护士姐姐温柔地对小伙说道:“这是我们给你写的日记,写了56篇,你在我们上面住了多久你还记得不?”
“真的要感谢他们的细心照顾,一直给我鼓励,不然的话我也熬不过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捡回了一条命。”患者小汤哽咽着说道。
科室十位医护人员为他写下56篇多字日记,安慰鼓励他。95天后小汤病愈出院,医护们将日记装订成册送给他:“愿你从此恣意洒脱一生”。
网友:“暖心瞬间,给医护人员和小汤点赞”。
一段持续18年的医患情
“蒋主任,您还认得我吗?我儿子是郑××。”
前段时间,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蒋劲松主任医师在坐门诊时,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定睛一看,这正是18年前一位金华小患者的妈妈。
“我记得你,你们一家我当然记得了!”蒋劲松主任笑道。
是什么样的缘分,能让一个医生记得患者18年?
故事还要从那一年说起……
小郑近日专程赶来看望曾经救过他的医生们,从左到右依次为孙仁华、小郑、张静霞、蒋劲松。
15岁的小儿子得了重症胰腺炎奄奄一息
年,15岁的小郑还在读初中。此前小郑发作过几次胆结石,爸妈本医院看看,不过由于当年“非典”疫情暂时搁置了。
一天晚上,小郑因胆结石引发了胰腺炎,出现腹痛、发烧等症状,被紧医院的急诊。医生下了诊断:重症胰腺炎。病情发展很快,小郑还出现了呼吸衰竭。
重症胰腺炎,即使在今天也是病情险恶、并发症多、死亡率极高的危急重症,更何况是在18年前。在医院前前后后待了一两个月,情况却依然没有太大好转。连医生也无奈下了结论,可能活不了多久了。
望着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儿子,小郑妈妈说,那段时间老公天天流泪,绝望到了顶点。
两位主任自费从杭州打的到金华会诊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小郑妈差点认命的时候,医院的一个麻醉医师知道后,说起自己认识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孙仁华主任。麻醉师试着帮忙联系了一下孙主任。接到电话的孙仁华主任,连忙给当时的普外科主任张静霞打了个电话,说有个小病人情况比较严重,要不要一起去金华看看。
医者仁心,孙仁华和张静霞两位主任自费打车到金华,亲自会诊了小郑。
“他确实病得很重,肚子上千疮百孔,插满了引流管,整个人很虚弱。”张静霞至今还能回忆起当年刚见到小郑的样子。
“同样是女人,同样是为人母,我这个妈妈被打动了,她求我们无论如何也要治好她儿子,哪怕把家里房子卖了也要救。”
张静霞和孙仁华经过仔细的评估,认为“尽管小郑病得很重但还没有到不治的地步”。这对于小郑妈来说,就像是溺水时抓住了救命稻草。
“给我一个月时间,让我试试。”张静霞对小郑妈说道,“现在回忆起来,那时的我也是年轻气盛,敢做出这样的承诺。”张静霞说。
小郑妈妈说,自己当年最对不起两位主任的就是没请他们吃一顿像样的饭。
“他们自费打车从杭州来给我儿子看病,医院外面吃了个快餐,我真的欠他们一个大恩情。”
20多天多学科没日没夜地抢救终于出现转机一年后16岁的儿子重返学校
很快小郑被转送到了杭州的医院。
“蒋医生,救不回我儿子,我们的家就没了。”小郑妈妈对蒋劲松说道。年轻的蒋劲松那时还是普外科的一名主治医师,是小郑的主管医生。
“40多天没吃饭了,瘦得皮包骨头,看上去太令人心疼。”现在已经是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的蒋劲松主任医师对第一次见到小郑的场景仍记忆犹新。
蒋劲松说,接下来的20多天里,医院多学科没日没夜地救治小郑:抗炎、肠外营养、穿刺、引流、培养……不知道是医生的努力还是母爱的力量,奇迹真的出现了,小郑一点点好起来,在所有人的祈愿下打赢了这场生与死的较量。
小郑出院那天,正值12月底隆冬时节,可对小郑妈妈来说,医院的那一刻,像是迎来了久违的春天。
半年的卧床令小郑肌肉有些萎缩,出院后,小郑爸爸每天给小郑全身按摩,小郑妈妈则是事无巨细照顾儿子的生活起居。过了一年,16岁的小郑重新返回了学校,继续学业。如今33岁的他,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生活过得还不错。
18年后带大儿子找到当年的恩人医生
从年到年,小郑妈妈一直把当年这三位医生的恩情记在心里。每年过年正月里,她都会给医生们去电话,过年问好,并向他们汇报小郑的健康状况。
这次,小郑妈妈再次找到蒋劲松主任,小郑妈妈拉着蒋劲松主任说道:“我从来没有忘记过你们这些好医生,心地好技术也好,自那以后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