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症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发生心梗前,身体会发出重要信号,医生大多
TUhjnbcbe - 2023/2/20 19:35:00

大量的研究已证明,绝大多数的心肌梗死是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溃,继而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使血管堵塞。少数情况下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发生出血或血管持续痉挛,也可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约半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有促发因素,促发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基本病因基础上,在不同环节起到促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

促使斑块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的诱因有:

早晨起6时至12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机体应激反应性增强,心肌收缩力、心率、血压增高,冠状动脉张力增高;

在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后,血脂增高,血黏稠度增高;

重体力活动,情绪激动,血压剧升或用力大便时,致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

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致心排血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流量锐减。

急性心梗发作时,身体会发出重要信号

1、先兆症状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初发性心绞痛或出现较前更为剧烈而频繁的心绞痛,其发作时间较长,诱因不明显,多在静息状态而非活动时,含服硝酸甘油疗效差,即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这种心绞痛发作可伴有出汗、恶心、呕吐、心律失常以及低血压状态称之为梗死前状态。先兆症状发生的病理机制可能是冠状动脉病变的迅速进展,如有全阻塞的血栓形成或在粥样斑块的基础上发生血管痉挛。及早发现危险信号,早期收入院积极治疗,可使部分患者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

2、其他症状

胸痛:常为最早出现,且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在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诱因多不明显,且常发生在静息状态,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

患者常频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被误认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能分患者疼痛放射至颈部,下颌,咽部,牙齿,肩背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持续存在提示有存活心肌以及持续缺血存在,是及时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指征之一。部分患者无疼痛症状,主要发生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如伴有休克等急性循环衰竭,疼痛可被其他严重症状掩盖。

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出汗、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由机体对坏死物质吸收引起的全身性反应。一般在胸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很少超过39℃,持续约1周。

胃肠道症状:透壁心肌梗死或有严重疼痛的患者常伴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部疼痛,多见于下壁心肌梗死,是由缺血或坏死心肌刺激了迷走神经或左心室受体所致,也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有关。

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患者,多发生在起病1-2天,尤以24小时内多见,可伴头晕、乏力、晕厥等症状。快速心律失常中常见的是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室速和室颤。

所谓警报性心律失常包括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5次/分),多源性的、成对出现的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时以往认为这些情况容易引起室颤,发生猝死,应紧急处理。

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为梗死后心脏舒缩力减弱或不协调所致,发生率约为32%-48%。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急性肺水肿,阳后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

对于冠心病患者,稳定斑块非常重要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很大的原因就是“罪犯斑块”惹得祸,也被称为易损斑块。然而,导致急性心梗的发生除斑块外还有其他因素,如易损血液、易损心肌,因此,医生建议具有这些因素的患者应该特别注意。心血管易损患者是指斑块、血液和心肌易损为基础,易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猝死的患者。

不稳定斑块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危险,此类斑块的特点是纤维帽较薄,含平滑肌细胞及胶原少,斑块核心脂质以及炎症细胞含量高。通过药物控制以上危险因素有利于斑块的稳定。

最新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能具有增加稳定斑块稳定性的作用,它可以使低密度脂蛋白降低25%-40%,冠状动脉时间减少50%。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生心梗前,身体会发出重要信号,医生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