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宝宝知道花朵育儿
宝妈每天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宝宝最近眼睛总有眼屎,还有事没事就喜欢抓自己的耳朵玩,而且手指甲上还发现了白色小斑点,睡觉也总惊醒……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有什么病吗?还是缺什么?每个宝妈都草木皆兵,动不动就问要不要补点什么啊?花朵真的每次都虎躯一震,哎,能理解可是也不能理解,或者也可以说不想让宝妈任由这么紧张焦躁下去。所以今天就来罗列聊聊宝宝眼屎多,抓耳朵是怎么一回事。
眼屎多
宝宝在刚出生的3~4年中,泪液系统才会逐渐发育起来。这时眼睛就需要产生足够的泪液来保护眼球表面,虽然宝宝看着眼泪汪汪的,但是还达不到“哭出来”的足够多的眼泪。
不少宝宝出生时出现泪液生成障碍即鼻泪管阻塞,这是一种常见于新生宝宝和幼儿的疾病。可能引起一只眼睛或双眼产生过量泪液,这些泪液顺着脸颊流下来而没有通过鼻泪管流入鼻腔和咽喉。
由于泪液没有正常的排干,宝宝可能出现眼屎多,早起时眼睛被淡*色或白色的分泌物糊住。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红眼或结膜炎的感染。
正常情况,大部分宝宝的泪腺阻塞会在6~9个月的时候自行缓解,这期间可以用温热的干净棉巾,帮助宝宝去除分泌物,然后用手按摩眼内眦下部(眼内角下鼻梁根部),来促进鼻泪管的畅通。
鼻泪管开放之前,宝宝的眼泪都会一直存在,一般不建议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治疗哦。如果按摩没有效果或发现宝宝眼睛红肿,看起来有感染的趋势时,就要考虑看医生了。
鼻泪管堵塞是小宝宝的常见症状,和缺xx营养素、上火什么的都没有关系。不应给6个月内的宝宝喝奶以外的任何茶水。
抓耳朵
这种情况,一般存在几种可能,可以针对自己家宝宝的状况依次看下。
1)好奇心
随着宝宝发育,有一天他们突然发现有一个叫做“耳朵”的器官,当然,在宝宝眼里可能是玩具,于是开始抓、拉、手指伸进耳朵里抠弄,这些只是宝宝探索自己身体的正常行为。
但是,如果宝宝一天到晚都在拉耳朵,甚至抓破,家长就需要及时制止宝宝,带宝宝做一些游戏,多陪伴宝宝,转移他们对耳朵的注意力了。
2)耳部感染
耳部感染(急性中耳炎)可能引起宝宝耳朵疼痛,主要表现为:
不愿意躺下,躺下时脾气暴躁、哭闹;耳朵里有水或脓液流出;烦躁不安、不同于寻常的哭闹或尖叫;不喜欢吃奶;一直拉扯某只耳朵等。
一般耳部感染就算没有人工干预也会在1~2周内自愈,但是如果宝宝耳朵疼痛得厉害、哭闹不止;耳朵有脓液、血性分泌物流出;感冒或伴有其他疾病的感染等就应该就医治疗了。
3)耳廓湿疹
当发现宝宝频繁的抓耳朵时,家长还需要细心的观察宝宝的外耳、耳后及脖子部位的皮肤,看是否有小的斑点或斑点状红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湿疹。
轻微的湿疹可以涂抹一些郁美净等润肤霜,中重度湿疹可以使用1%氢化可的松医院自制的外用地塞米松药膏等这类的弱效激素软膏。
就医不便时,还可以用温和无刺激的润肤霜来稀释弱激素类药膏,稀释比例通常为1:1。
使用弱效的外用激素时,症状消失就可以停药,不需要逐步撤药。激素药停用后,继续每天涂抹保湿霜作为预防。
4)内耳发育不完善
6个月以下的宝宝内耳平衡感受器还发育不完善,当坐在摇晃的玩具上或出行坐车时,会出现耳朵不适的情况,从而出现哭闹、恶心干呕、抓耳朵揪耳朵的行为。
随着宝宝长大,这种现象就会慢慢的消失。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带宝宝玩一些锻炼平衡的游戏,如跷跷板、旋转木马等,都能促进宝宝耳道的发育成熟。
5)长牙
长牙也是宝宝拉耳朵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宝宝出现牙龈肿胀,牙龈的肿胀组织里有小小的牙尖,牙尖周围的表面血管受肿胀影响等,就是要长牙了。
这时的宝宝可能会通过拉耳朵或挖耳朵,来减轻出牙的痛苦和压力。
这时家长可以每天用纱布蘸点凉水轻轻擦拭宝宝的牙龈,给宝宝一个磨牙牙胶,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睡前惊跳
有时候宝宝明明睡得好好的,却在大人离开的时候突然醒来,或者在自己的小床上一惊一乍的张开双手把自己吓哭。
这是因为宝宝的睡眠时间和我们成人不同,一般新生儿宝宝一天睡20-22个小时;1-2个月的宝宝每天睡18个小时左右;3个月大的宝宝一般睡16个小时左右,能有更多的时间与父母交流,会转头、也会踢被子;6个月后宝宝通常会睡12—14个小时,之后慢慢递减。
而且宝宝通常需要经过浅层睡眠才可以真正睡着,需要在大人的照顾中入睡。宝宝的睡眠周期比成人短,同时浅层睡眠时间较长。
这时就会出现有时候容易入睡,但是睡的不沉,很容易醒;有时不容易睡,但一旦睡着了就不会轻易的醒来;还有时候既不会轻易入睡也不会沉睡的现象。
只有深度睡眠时的宝宝才会安静,脸部和四肢呈放松状态,呼吸非常均匀,偶有鼻鼾声。而浅度睡眠时整个睡眠过程都不安静。
无论是深度睡眠还是浅度睡眠,宝宝都会有惊跳反射。浅睡眠时,一些极其轻微的声音均可引发宝宝突然惊跳,而深度睡眠时即使偶尔有惊跳动作或嘴角摆动,仍属完全休息状态。
惊跳反射高发于3个月以内的小月龄宝宝身上,一般在3~5个月内消失。
主要表现为宝宝受到突然的刺激,出现双臂伸直、手指张开,背部伸展或弯曲,头朝后仰,双腿挺直,双臂互抱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