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吴是个热爱生活的年轻人,平常除了上班以外的生活也非常丰富多彩,经常和公司的同事一起相约喝酒、唱K等。
上周,小吴和同事们照例一起相约团建喝酒,几个人一起喝到半夜非常快活。但是,在第二天小吴就没那么快乐了。早晨6点钟他就被剧烈地腹痛叫醒,开始小吴认为是酒喝多了导致的,过会就可以缓解。
然而休息了一阵之后,小吴的疼痛感并没有缓解,还有逐渐向后背放射的趋势。这让小吴觉得情况不对,赶紧医院。
在医院经过了一系列的检查后,小吴被告知患上急性胰腺炎了,引起胰腺炎发生的重要诱因正是因为昨天晚上喝酒,目前小吴需要住院进行治疗。
后续医生告知小吴,像他这样的患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多为年轻人在酒后发病,当酒后出现异常症状时,一定要引起重视。
酒后身体有这4个苗头,多半是胰腺炎找上门了
恶心呕吐:罹患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异常表现。常见的有恶心、呕吐以及消化道出血等,该症状非常容易和醉酒后的呕吐等相混淆,以至于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腹痛:急性胰腺炎引起的腹痛多数都比较剧烈,位置一般在上腹部。根据个体差异可出现持续性或间断性腹部疼痛,疼痛时间长了之后还会向后背等处放射,让患者整个上身都有疼痛感,该症状容易和心肌梗死的症状相混淆。
发热:胰腺炎会引起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吃退烧药等无法起到退烧效果。即便是退烧之后也会很快再次发热,反反复复。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不退,需引起警惕。
心脏损伤:胰腺炎会给患者的心脏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病情轻的会出现心率加快、心律不齐的表现,一些严重的患者会引起心梗、心脏骤停以及休克等严重症状。
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和日常的饮食之间有很大联系,来对照下你有没有这些坏习惯?
急性胰腺炎多半是“吃”出来的
1、喝酒
一些酒后出现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多数都是胆囊结石患者,这些患者在没喝酒之前一直相安无事。
但是喝酒后,酒精会直接给胰腺腺泡细胞带来损伤并刺激胰腺分泌胰液,而在胰腺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胰腺无法及时分泌胰液,容易诱发炎症发生。
2、暴饮暴食
正常饮食的情况下,胰腺会正常分泌消化酶来分解食物,这些酶会以酶原的形式存在于胰腺细胞中。
长期暴饮暴食会导致储存在胰腺内的酶原细胞不断被激活,从而诱发胰腺出现自我消化、水肿等炎症表现,导致急性胰腺炎发生。
3、高脂肪饮食
现代人很多都有饮食过于油腻的习惯,长期摄入高脂肪、油腻的饮食,会导致胰腺需要分泌大量的胰液来进行消化。
这样一来,胰腺的负担会加重,短时间内胰管的内压力迅速升高,会导致胰腺功能受损,诱发炎症。
4、营养过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饮食调节越来越好,导致很多人长期营养摄入过剩,从而引起高血脂发生。
高血脂人群体内的甘油三酯含量很高,甘油三酯在经过分解后会形成游离脂肪酸,该物质会给胰腺细胞带来明显的破坏,易导致甘油三酯血症胰腺炎发生。
除了饮食以外,急性胰腺炎的发生还和这些因素有关:
1、感染因素
在日常发生细菌感染、病*感染也可能会引起急性胰腺炎发生,常见的有甲肝病*、细菌性肺炎等,感染这些病*和细菌后,它们会顺着淋巴组织进入胰腺组织内,继而引起胰腺组织也发生感染引起炎症发生。
2、外伤因素
当胰腺部位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导致胰腺破裂、胰液外溢等,且在外伤后还可能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也容易发生急性胰腺炎,且症状多比较严重。
3、代谢障碍
当体内的代谢发生障碍时,很可能会诱发高钙血症发生,一些严重的患者会因此而出现胰管钙化,引起胰液分泌增加、胰蛋白酶激活,从而引起急性胰腺炎发生。
了解了一些引起胰腺炎的诱因后,再来一起了解下临床上诊断胰腺炎的方法是什么,一起往下看。
通过哪些检查可以鉴别胰腺炎?
抽血检查:可以通过抽血检查血淀粉酶指标,血淀粉酶需要来源于胰腺,当发现该指标异常升高时,可考虑是胰腺内有炎症所致。
腹部CT:通过腹部CT检查,可以明确看到胰腺内是否存在炎症,以便及时做出诊断。
在生活中想要预防胰腺炎发生,需要先从饮食上做起,这几点非常重要。
想要远离胰腺炎,饮食上要遵循这3个原则
首先,在饮食上要保持有均衡的营养摄入,各种营养元素都要摄入,但是需要控制好量,避免营养过剩。建议日常饮食要多样化,每样都吃但是不多吃,每餐保持在7~8分饱即可,并尽量以清淡的食物为主。
其次,日常要尽量少喝或不喝酒,限制酒精的摄入除了可以预防胰腺炎发生以外,还可以保护肝脏、胃部健康。
最后,一些本身血脂偏高的人群,通过饮食调理无法将血脂控制在理想范围内的话,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配合药物治疗降血脂。
胰腺炎的发生和生活中的习惯之间离不开关系,想要预防胰腺炎发生,除了保持健康的习惯以外,定期体检也是个很重要的措施,建议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要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
参考资料:
[1]《专家提醒:急性胰腺炎病因多与“吃”有关》.沈阳晚报..9.13
[2]《胰腺炎的常见危害和致病因素》.人民网..1.7
[3]《急性胰腺炎该如何预防?外科医生教你怎么养胰腺》.人民网-科普中国..7.3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