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外科医生的操作性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只要把手术做好就是好的论调一直存在。加之外科医生身处医疗一线,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用来科研,很多外科医生对科研容易产生排斥的心理。
我国外科界的前辈裘法祖院士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外科医生只会开刀,他只能成为开刀匠,只有会开刀又会研究才能成为外科学家。你甘心只做一个“开刀匠”吗?作为一名专业的外科医生,具备深厚的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知识,精湛的手技,这些都是必须的,但做研究也不可小觑。
临床许多疾病需要有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都需要医生去解决,因为这些问题只有临床一线人员才能发现。一个新的发现,一个新技术的改进可能比你多做几十几百台手术有意义么?
做科研不易,选题更难,相对来说,外科医生科研选题似乎更难。方法总是有的,只要有心就会有发现。小编搜集各家之长,总结以下几个剑走偏锋的选题方法,供亲们参考。
1.热心新手术的发明
不仅如此,还要有巧妙的构思,利用新材料和新器械,发明新手术。新手术之所以可以取代旧手术,当然要简化手术操作,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尽可能保留人类原有的生理功能,兼顾美容。例如,腹腔镜胃癌手术;用新材料疝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还有“高烧不退”的3D打印技术的运用等。
举例医院胃肠外科中心的胡建昆教授就在《完全腹腔镜胃癌手术的现状》一文中提到:“腹腔镜胃癌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微创、美观、恢复快、疼痛轻、视野清晰等优点,研究结果也表明腹腔镜胃癌手术能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近、远期疗效,是胃癌外科治疗的发展趋势。”
外科移植手术中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器官与组织的匮乏,AdvHealthcMater4月发表的《3DPrintingofScaffoldsforTissueRegenerationApplications》中,3D打印技术则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生成脚手架的精准模式,减少患者由于器官或组织的不足而导致的疾病恶化。
2、发挥联想,相关性上做文章
充分发挥联想的能力,将不同事物间新的或不可预料的联系(relation)挖掘出来。要敢于大胆突破,可以在事物的相关性上做文章。如大家都知道急性胰腺炎与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的高度相关,但就有人在进行胰腺炎与细胞因子相关性的研究。
举例年ProgressinModernBiomedicine发表的《急性胰腺炎恢复期患者血清再生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胰腺功能的关系》,就探讨了急性胰腺炎(AP)恢复期患者血清中再生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胰腺功能的关系,以急性胰腺炎恢复期的患者作为采样对象,运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等技术检测细胞因子,评估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最后对数据进行SPSS分析,得出了结论:急性胰腺炎恢复期患者血清中HGF、EGF、FGF-2、Reg-Ⅰ等再生相关细胞因子水平较高,血清HGF、EGF与FE-Ⅰ水平呈负相关,与空腹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可能通过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而激活细胞信号转导机制,促进胰腺细胞及间质成分的再生与积聚,最终发挥胰腺修复与再生的作用。
类似的研究还有很多,如《细胞因子联合BISAP评分系统在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在重症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等等,在此小编就不赘述了,抛个砖,希望能给大家引到玉哦。
3、多学科结合:1+12
外科似乎和基础研究离着十万八千里,其实不然,很多高水平的研究,都是通过多个优势平台合作共同做出来的研究成果。因此通过各种机会与不同学科的同行进行沟通交流,就有可能发掘与两个学科共同相关的更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如癌肿转移是一个基础问题,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大肠癌腹腔转移和血行转移,方法先进,敏感性提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举例哈医院的欧阳亮早前发表了《CEAmRNA在大肠癌患者微转移早期预测中的意义》,研究主要集中检测了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和引流静脉血中CEAmRNA的表达,探索手术操作和微转移的关系,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外周血及引流静脉血液中的CEAmRNA水平,对及早选择手术时间提供了指导。
4、从“边缘”入手,打打擦边球
选择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相结合的课题时,可以选择两门学科交界领域的“边缘”性研究;选择新老结合的课题,应用新理论、新技术,研究老问题。例如排斥,大家都知道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参与这个免疫过程,而多聚酶链式反应是一种新技术,却也可用来测定细胞因子。
举例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心血管外科的一篇《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基因转染对小鼠同种异体腹主动脉移植物慢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发表于年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文章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强度(MLR)检测技术,观察了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基因对慢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安徽医科大学曾发表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和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κB通路在烧伤后促炎性细胞因子产生中的相互作用》,信号通路一直是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