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多病的人能长寿,少生病的人会短寿?3个原因应该避免。
养生,就是为了保健,最终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质量,说白了就是为了健康地长寿。
传统的养生方法数不胜数,从两千多年前的《*帝内经》这样的典籍,到流传散布在民间的无数养生谚语,无不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大智慧。
说长寿,大家有没有发现,相对来说,女性比男性更长寿些。
在全球各地的百岁老人中,95%以上是女性。尽管具体原因有很多,但根本的原因就是:女性比男性更关爱自己。
说得通俗点,女性有了什么不适大多就会嚷嚷,医院,这样就能让她们避免许多风险。
而男子则更容易有“硬扛”的意愿。一些小事情不愿意主动看医生,酿成大病的几率就高很多。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尽管长寿和健康有关,但实际上,身体常有点小病小痛的人,反而活得久;从不生病、连感冒都少有的人,反而容易早逝。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绝非空穴来风,医院的、长期病怏怏的人,这个过程有可能一持续就是十年二十年。这期间,有多少一贯健壮的人早就已经“走”了?
为什么弯扁担挑重物而不会折断?
人也一样,经常生病的人,才更懂得健康的难得。有慢性病的人,自我的保健意识更强一些。表面上,他们是在去治病的路上,其实换个角度看,他们在征服疾病的路上其实也比别人走得更快。
而英年早逝的人,平素麻痹大意,仗着自己身体好,去拼搏,没日没夜地熬夜、应酬,结果过劳而死。
因此,人的寿命长短,在于自己有没有长寿的真正意愿!这才是长寿、乃至养生保健的基石。如下5点要注意:
1、少食长寿,贪食折寿:
中医有关饮食养生的内容很多。而“节食”就是主流观点。当然,所谓节食,并非不吃东西,而是调控节制饮食的质量和数量。
古人关于进食和长寿有很多养生谚语:“夜饭减一口,活到九十九”、“若要体平安,常带三分饥和寒”。
很多重症急症,如急性胰腺炎、胆石症急性发作、心肌梗塞、脑溢血,大多和暴饮暴食、饮食过量有关。贪食、多食折寿,而少食长寿。
那么,怎样才是不过量呢?简而言之,就是进食后能满足如下要求:
进食后:不胀,不闷,不气短;晚上:不干,不苦,口不粘,不打呼噜,不流涎;白天:头脑清醒,口气清新,没有疲惫感,工作效率高。2、不偏咸、不偏荤,多吃菜:
饮食口味偏咸就是盐吃太多而来,盐太多不利健康。
一些消化系统癌变高发的地区,大多也是食用食盐太多的地方。降低食盐摄入量,这些消化系统的问题也会同步下降。
中国营养学家建议,每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大概就是一啤酒瓶盖的样子。
此外,成天大鱼大肉,人肯定也受不了。高脂肪食物带来的高血脂,对心脑血管的影响是很大的。古人说“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
有现代养生家对此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人有28~32颗牙齿,犬齿4颗,能撕咬,用来吃肉的;门牙8颗,用来切蔬菜水果的;臼齿16颗,是用来磨五谷杂粮的。
也就是说,吃肉的牙少,吃菜的牙多。所以,我们的饮食结构应该是荤素搭配,以素为主。控制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饮食物,从而减少肥胖、脂肪肝的发生。
3、生命在于运动,步行是最经济、最有效的运动:
经常运动的人,糖尿病的发病率会下降30%-50%左右。
现在很多人,上下班不坐车,改成走路或骑车上下班。这不仅可以健身,保持好身材,还能够愉悦身心,提神醒脑,使人精神抖擞,神采奕奕。
建议,每天快走两次,每次米;中间可以间歇2次;速度以每分钟步左右为宜;时间在30~45分钟。走后不气喘,不心慌,不头晕,不大汗淋漓,但要浑身舒坦,第二天不觉得累。这样的运动就是适度。
4、即使没病,也要定期体检:
《难经》说:“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帝内经》也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所谓的未病,就是指疾病尚在初浅阶段,尚未对健康造成形成显著影响的阶段。
那么,如何才能知道身体有哪些病?自己可能患有哪些疾病?这就需要体格检查了。定期体检,能及时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化,从而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5、平常心才长寿,攀比心最折寿:
养生先养心,这是传统的养生理念。养心,就是调整心态,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幸福观的培养。心态好就长寿,心态不好,就容易生病。
知足者常乐,别和别人攀比,对自己的条件有充分的认识,凡事才能做到心平气和。这样的人,体内的气血才更平和,也才更有长寿的可能。
总之,长寿,是每个人都期待的。但现实中,女子为何比男子更长寿?经常生病的人有时比不生病的人更长寿,上述5点是需要注意的。但总的就是一点:要真正做到关爱自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