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性患者,只有32岁,1年前生了宝宝,之后就得了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肝损害,期间还反复急性胰腺炎发作了2次,所以,目前正在服用降糖药、降脂药、保肝药,来中医科门诊,主要是因为服用了某种降脂药,然后就出现了严重的脱发现象。我看了舌脉,舌淡暗苔白腻,脉细滑,我告诉她,她的这个胰腺炎与别人的胰腺炎病因不同。别人是因为大吃大喝,而她的胰腺炎反复发作仅仅是因为体质因素、代谢因素。她告诉我,其实她已经吃得非常少了,就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血脂还是居高不下。按照她的说法,我非常认同,她已经吃得够少的。于是,我让她可以适当的进食,不必要太严格控制饮食。目前复诊第三次,腹围已经少了5cm,脱发也明显改善。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中医不能够尽可能更早的加入到这些疾病的治疗当中,让患者更早获益,这是挺让人郁闷的一件事情。
上面的这位患者,或者还算是幸运的,因为她的脱发症状,可以通过及时停用相关的药物,然后配合适当的中药调理,得以恢复。那么,如果是一个焦虑症的患者呢?很多焦虑症的患者,他们的症状可能多种多样,有些是消化道的症状,有些是心脏系统的症状,有些是神经系统的症状,有些可能是运动系统的症状,于是,医院的各个科室,而这些科室的专科医生,在进行了专科的对症治疗之后,如果收效甚微,就可能给她进行抗焦虑治疗。我们知道,抗焦虑的药物在改善主观症状方面,疗效显著,但是,通常有一个不好的方面,就是自行停药可能导致各种戒断症状,而这些戒断症状,可能比之前的原发症状更令患者受折磨。还有就是这些药物可能产生的各种副作用。
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如果中医中药能够更早的介入,所产生的疗效相对而言会更好很多。比如失眠、焦虑、抑郁的患者,在没有到其他科室就诊之前,首选就诊于中医科,进行纯中药的治疗,则治愈的可能性相对更高。如果在就诊之前,已经进行过一段时间的抗焦虑药物治疗,或者同时可能服用多种药物,这样,中药的效果相对更不理想,或者,其实,事实并不是如此。更切合实际的说法应该是,中药的一部分治疗目的,需要均分出来,对抗这些抗焦虑药物的副反应。
我说的这些,可能不同的医生会有不同的观点。孙思邈曾经说过:“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医生,对自己要有一定的定位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