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yishicankao医食参考
为何有人喝牛奶就拉肚子?
原来,很多亚洲人体内缺乏一种叫做乳糖酶的东西。
乳糖酶缺乏,牛奶里面的乳糖得不到分解,进入肠道,在肠道菌的作用下,乳糖被发酵和分解,产生大量气体和有机酸,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腹胀、肠鸣、腹痛甚至腹泻,有些人还会有嗳气、恶心等症状。
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乳糖不耐受或乳糖吸收不良。
乳酸不耐受是个世界性问题,对于大多数哺乳动物(包括人类)来说,乳糖酶在2岁以前可维持较高活性,大多数人的乳糖酶活性持续至2~15岁,然后逐渐下降至成年人的水平,大约为正常婴儿酶活性水平的10%。
然而目前只在部分人类身上发现,乳糖酶可保持活性至成年甚至终生。
人类祖先的乳糖酶最初也像其他动物一样没有持续性的,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动物被驯养为家畜,人们采集动物乳汁饮用或制成奶制品,作为日常饮食的重要部分,人类对饮食习惯不断适应过程中,经历了自然选择压力而获得乳糖酶活性的持续性。
由于不同的饮食环境及习惯的不同,乳糖不耐受也存在由遗传决定的种族差异,白种人特别是北欧人群发生率明显要低,如北欧2%~15%、中欧9%~23%、美国白种人6%~22%,印度北方20%~30%,而在亚洲患病率可达95%~%。
乳糖酶缺乏可以遗传,临床上有些长期慢性腹泻而被误诊的小孩子,其罪魁祸首就是乳糖不耐受。
是不是乳糖不耐受,
就不能喝牛奶?
不是!解决办法有3种:
1.不要空腹喝牛奶。
在喝牛奶时,适当选择其他食物一同进食,最好是固体食物及吸收较慢的食物(如面包、饼干等),也可以在吃饭时喝一小杯牛奶或将牛奶加入麦片粥中食用。
这样可以避免牛奶迅速从胃里排空,使乳糖得到稀释,从而减缓乳糖的转运。
2.慢性“脱敏疗法”。
少量多次,渐渐适应乳糖不耐受的发生,避免一次摄入牛奶过多,而多次少量进食奶,逐渐减轻或避免乳糖不耐受,刺激和提高小肠黏膜合成乳糖酶的能力,从而彻底或者减轻乳糖不耐受。
3.用酸奶代替牛奶。
酸奶经发酵而成,比较容易消化吸收。
哪些人不宜喝牛奶?
1.经常接触铅的人
牛奶中的乳糖可促使铅在人体内吸收积蓄,容易引起铅中毒,因此,经常接触铅的人不宜饮用牛奶,可以改饮酸牛奶,因为酸牛奶中乳糖极少,多已变成了乳酸。
2.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
消化牛奶中的脂肪,必须供给胆汁和胰腺酶,牛奶加重了胆囊与胰腺的负担,结果使症状加剧。
3.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牛奶有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作用,从而增加胃液或肠液的反流,加重食管炎。
4.腹腔和胃切除手术后的患者
病人体内的乳酸酶会受到影响而减少,饮奶后,乳糖不能分解就会在体内发酵,产生水、乳酸及大量二氧化碳,使病人腹胀。
5.肠道易激综合征患者
这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特点是肠道肌肉运动功能和肠道黏膜分泌黏液对刺激的生理反应失常,而无任何肠道结构上的病损,症状主要与精神因素、食物过敏有关,其中包括对牛奶及其制品的过敏。
6.牛奶过敏者
有人喝牛奶后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个别严重过敏的人,甚至会出现鼻炎、哮喘或荨麻疹等。
7.平时有腹胀、多屁、腹痛和腹泻等症状者
这些症状虽不是牛奶引起,但饮用牛奶后会使这些症状加剧。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原标题:《95%以上的中国人都被它所困扰,却不自知!究竟是什么妖魔鬼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