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急性发作的持续性上腹部剧烈疼痛,常向背部放射,伴有腹胀、恶心、呕吐,且呕吐后疼痛不缓解[1-3]。在我国,胆石症是AP的主要病因,其次是高脂血症和过量饮酒。AP的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胰腺水肿、充血、出血、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
根据年修订版Atlanta分类标准,AP并发症分为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4]。AP局部并发症的形成主要由于胰腺和胰周液体积聚、组织坏死。根据发病时间(4周)分为早期和后期。早期包括急性胰周液体积聚、急性坏死物积聚,后期为胰腺假性囊肿(PPC)、包裹性坏死[5]。上述AP局部并发症又分为无菌性和感染性。急性坏死物积聚和包裹性坏死继发感染称为感染性胰腺坏死(IPN)。其他并发症还包括消化道出血、腹腔出血、肠瘘等。随着微创技术和损伤控制理念的提出和发展,微创外科技术应用于AP局部并发症的治疗成为趋势。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以视频辅助清创技术为特色的微创外科大大降低AP患者手术创伤,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6]。本文将对微创外科在AP局部并发症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微创外科在治疗IPN中的应用
在AP中约15%的患者存在胰腺坏死,其中1/3继发感染形成IPN,病死率高达15%~35%[7],是手术干预的重要指征。近年来,微创外科技术迅猛发展,微创外科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外科微创治疗手段在AP局部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中被广泛认可和接受。清除胰腺坏死组织的外科微创治疗常用方式包括:小切口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经或不经视频辅助)、全腹腔镜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和腹腔镜辅助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8-9]。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外科微创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等优势,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年荷兰胰腺炎工作组发表PANTER研究[10]结果,强调创伤递进式(即“升阶梯”)策略在IPN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创伤递进式策略成为近十几年来主流的IPN治疗方案。该策略的主要内容即首先进行经皮置管引流(PCD),对引流效果不佳,感染不能控制的IPN患者,依次进行微创清创及开腹手术。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以固体性坏死为主的IPN患者,PCD效果不佳,常需要进一步行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术。因此,笔者团队率先提出“一步法”手术策略治疗IPN。与“升阶梯”策略相比,“一步法”手术未先行PCD或内镜下穿刺引流,而是直接进行视频辅助清创。笔者中心是采用腹腔镜作为主要的视频辅助工具。腹腔镜辅助具有下述优势:(1)视野清晰,观察充分。(2)坏死组织清除能力强,清除效果更好。(3)止血手段多样,止血效果更加确切。(4)腹腔镜可及性好,更容易开展。笔者团队利用单中心数据对“一步法”和“升阶梯”治疗策略开展了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发现两组在新器官衰竭(14.29vs14.33%,P=0.)、死亡(8.89vs8.17%,P=0.)和远期并发症(18.37vs15.56%,P=0.)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然而,“一步法”组相比于“升阶梯”组的手术干预及操作次数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更短,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更好[11-13]。研究证实了“一步法”策略在治疗IP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微创外科在治疗PPC中的应用
PPC约占全部胰腺囊性病变的75%,多继发于AP。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PPC的治疗已经从以外科手术为金标准的模式逐步转变为包括介入、内镜及外科微创治疗在内的多样化治疗模式。大多数PPC经保守治疗可自行吸收,若经保守治疗PPC持续增大,直径超过6cm,出现腹痛等临床症状和/或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时,应考虑手术治疗[14-15]。目前,外科治疗的主要方式包括腹腔镜治疗、内引流术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16]。其中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常因管腔堵塞,导致引流效果不佳,容易引起感染和胰瘘等并发症。外科微创手术治疗常用术式有腹腔镜囊肿胃吻合术或囊肿空肠Roux-en-Y术等。相比于开腹手术治疗PPC,腹腔镜治疗的优势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效果良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不常规推荐假性囊肿穿刺外引流。
3微创外科在治疗AP相关出血中的应用
AP并发腹腔或消化道出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AP相关出血的常见病因有假性动脉瘤破裂、假性囊肿自发出血和血管断端被腐蚀出血[14]。重症AP时,异常激活的胰酶和大量炎性介质释放,消化胰腺自身及周围组织,促使胰周区域假性动脉瘤形成,在炎性渗出物和胰液的不断侵蚀下最终破裂出血。重症AP并发出血时应迅速果断采取措施,对于急性腹腔内出血,首先考虑血管栓塞治疗,而内镜下止血是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17]。若介入治疗失败,应立即开腹探查,控制出血。有经验的外科团队也可通过腹腔微创的方式进行止血。
随着微创医学的不断发展,微创外科技术为治疗AP局部并发症提供了更多手段,微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改善AP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外科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时也应严格把握手术时机和策略,以达到最优效果。
全文下载P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