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
疫苗接种正当时
春夏交替季,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是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方式。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了解一下春季常见疫苗可预防传染病。
一、麻疹
麻疹病*体外抵抗力弱,对热、紫外线和一般消*剂敏感,56℃30分钟灭活。潜伏期约10天(6~21天)。
患者出现高热、咳嗽、鼻炎和结膜炎等前驱症状,发热可达39~40℃。典型病例于2~3天后口颊粘膜上产生灰白色的小点,称柯氏斑(Koplik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标志。发热2~5天后,患者可出现典型的斑丘疹,先见于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自上而下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疹间有正常皮肤。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全身症状加重。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皮疹也依出疹顺序逐渐隐退,退疹时有糠麸样脱屑。可留有褐色素沉着斑。成人感染症状较重。麻疹病人,尤其是年幼体弱和营养不良的儿童容易出现并发症,常见并发症包括肺炎、中耳炎、脑炎等。
患者是唯一传染源。
通过呼吸道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也可悬浮于空气中,以飞沫核形式实现空气传播。
人类对麻疹病*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患者后90%以上均可发病,麻疹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6个月以内的婴儿能够从母体获得抗体很少患病。
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活疫苗1.疫苗作用:用于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病*引起的感染性疾病。2.接种对象:适用于8月龄以上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易感者。3.免疫程序:接种2剂次。
二、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流腮病*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发病前2天到发病后4天传染性最高,隐性感染者具有传染性。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缺乏等前驱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后疼痛,然后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大部分病例双侧腮腺肿痛明显,表面灼热,但多不发红。腮腺肿大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有时颌下腺或舌下腺可以同时受累,颌下腺肿大时颈前下颌处明显肿胀,可触及椭圆形腺体;舌下腺肿大时,可见舌下及颈前下颌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流腮的并发症以脑膜炎以及睾丸炎为常见,亦可引起耳聋、卵巢炎、乳腺炎和胰腺炎、流产等,但均极其少见。
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约90%病例为1-15岁的少年儿童,但近年来成人病例有增多的趋势。
(一)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活疫苗
同上。
(二)腮腺炎减*活疫苗1.疫苗作用: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病*感染。2.接种对象:适用于8月龄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易感者。3.免疫程序:接种1剂次。
三、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Varicella-ZosterVirus,VZV)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水痘潜伏期为10-21天,一般为14-16天。
本病主要以皮肤黏膜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和结痂为典型临床表现,可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症状。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然后蔓延至面部和四肢。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及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且皮易破,伴瘙痒。疱疹液含VZV。1-2天后疱疹开始结痂,5-7天后痂皮脱落愈合,一般不留瘢痕。婴幼儿和儿童患者症状较轻,成人较重,易并发水痘肺炎。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出现播散性水痘,皮疹融合形成大疱。妊娠期感染水痘可致胎儿畸形、早产或死胎。产前数天内患水痘,可发生新生儿水痘,病情常较危重。
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VZV可存在于病人的皮疹疱液、血液、呼吸道分泌物中。
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被污染的用具传播。
水痘传染性极强,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显性发病,主要以15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为主,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传抗体,发病较少。患病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二次患病罕见,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和成年人后续可发生带状疱疹。
水痘减*活疫苗
1.疫苗作用:用于预防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感染引起的水痘。2.接种对象:12月龄及以上的水痘易感者。3.免疫程序:根据《安徽省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方案(年版)》,常规接种按照2剂次的接种程序。12月龄至12周岁人群:第1剂次于12月龄后接种;第2剂次于4周岁后接种。未及时接种者应尽早接种,2剂次间隔时间至少3个月。13周岁及以上人群:既往无水痘疫苗免疫史者,应接种2剂次;既往有1剂次水痘疫苗免疫史者,尽早补齐2剂次;2剂次间隔时间至少8周。(仅适用提供13岁以上接种程序的疫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