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症是由肠道蛔虫病引发的,常由于肠道蛔虫活跃,而向胆管逆行出现的急性上腹痛或者胆道感染。一旦症状发作,常可导致病人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晚期病人可有脱水和酸中*,甚至危及生命。多见于6-8岁儿童、农民和孕妇。
一、发病的原因
蛔虫常常寄生在人体的小肠中,偶尔进入上消化道,由于蛔虫有喜碱恶酸、爱钻孔的特性,因此,当人体内环境改变的时候,可经胆总管钻进胆道,甚至临床上可见其从口吐出。
钻入胆道的蛔虫大部分为一条,很少为数十条,而且蛔虫很少进入胆囊,多数停在胆管系统中,包括肝外胆管、肝内胆管。
蛔虫在经过Oddi括约肌的时候会使其受刺激而发生痉挛,引起剧烈的疼痛,退出胆道或完全进入后,刺激消失,痉挛引起的疼痛也会缓解,同时,蛔虫在胆道内活动也可以引起阵发性的疼痛。
然而,肠道的细菌也可随蛔虫进入胆道,导致胆道发生感染,引起胆管炎、胆囊炎、胆道出血、急性胰腺炎、感染性休克、败血症、肝脓肿等,有的甚至因为蛔虫钻破胆管,形成胆汁性腹膜炎。
进入胆道的蛔虫可以再次退出胆道,而未退出的蛔虫最终会死在胆道。
二、临床表现
1.腹痛
腹痛常常位于剑突下的中上腹部,表现为钻孔样的剧烈疼痛,患者表现为坐卧不安、大汗淋漓、辗转反侧、呻吟不止,一般疼痛持续时间为数分钟,常常采取弯腰屈膝来缓解痛苦,
这是因为蛔虫钻入胆道或钻出胆道或暂时安静不动导致的,所以发作时剧痛间歇期正常的特征表现。
2.无或轻度*疸
因为虫体圆滑,不容易堵塞胆道,所以,不易引起*疸,但后期引起胆道感染或梗阻者*疸明显。
3.寒战、发热
多发生在发病后的24小时后引起的胆道感染。
4.腹部体征
早期剑突下或右上腹轻微的固定压痛,皮肤巩膜轻度*染,所以严重的症状、轻微体征是本病特点。
三、检查办法
1.临床
表现为典型的右上腹钻顶样疼痛。
2.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观察有无虫卵。
2.钡餐检查
可观察到十二指肠内蛔虫的阴影,静脉胆道造影可在胆管内见虫体样条形阴影。
3.B超
可见典型胆道蛔虫声像图,另有胆管扩张等。
4.粪便镜检
可见蛔虫卵。
四、治疗方法
1.解痉止痛针刺
常用的药物有阿托品、-2、可解除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绞痛。
2.驱虫排虫
乌梅丸和胆道驱虫汤加减可对驱虫治疗有较好的效果,阿司匹林和食醋均可以制蛔,还有胆道排虫汤效果不错。
3.消炎利胆
病情开始的时候可以不必用抗生素,并发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胆道排虫汤抗炎,感染较严重时则加用清热解*的药物。
4.维持营养与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
对于胆道感染严重者,全身中*症状重者可以予以禁食、输液、给予维生素,并且补充有关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药物。
5.纤维十二指肠镜取虫
对崁顿在十二指肠乳头或钻入胆总管的蛔虫均可取出。
6.手术治疗
对于情形严重,无法进行保守治疗缓解的,需采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