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结石,有ldquo胆rdquo [复制链接]

1#

胆囊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老百姓一般俗称为胆结石。一般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不仅会影响到胆囊的功能,而且也会危害到其他器官的健康,因此了解胆结石的成因、症状、治疗和预防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尤为重要。本期名医访谈,我们就邀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徐立友,为“家”人讲解胆结石方面的相关问题。

问:胆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病,较为大家熟知,但关于胆结石的成因似乎众说纷纭,为什么?

答:对于胆结石这个疾病来说,到目前还没有非常明确的某一个成因。我们常说,如果一个疾病没有非常明确的成因,那么相对来说,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就比较多。胆结石的成因可以说是非常复杂的,当然也有它个体的差异,它必须是有胆汁分泌才能形成结石。胆结石的成因主要和饮食结构、饮食习惯、生活地域性(水质)密切相关,这是普通人形成胆结石的一个原因。

对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肝功能会有一定程度地减退,胆汁量也会减少,胆汁内胆盐和卵磷脂含量降低,胆固醇浓度会增加,从而产生了胆固醇结晶。同时,老年人胆囊肌肉肥大,胆囊壁弹性降低,胆囊排空时间延长,也会造成胆固醇结晶容易沉淀。另外,一些患有糖尿病、肝硬化、高血脂症等病症的老年患者,胆脂肪代谢紊乱,使胆固醇在胆汁中常处于饱和状态,增加了胆结石形成的概率。

经常熬夜,不吃早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胆汁是由肝脏分泌出来的,肝脏就相当于大树,大树有分枝,肝脏也有,它有一个总的胆管,分成左右两个胆管,还分一些很细小的胆管,就和分叉的树枝一样。胆管细胞分泌胆汁以后,就会逐渐汇集。每人每天平均分泌~毫升的胆汁。胆囊大约可以储存60%的胆汁,也就是说大概有毫升的胆汁进入胆囊。但胆囊的容积大约在40~60毫升,怎么可以存储这么多胆汁呢?这是因为胆汁里90%都是水,胆囊里面有黏膜,它把大量的水分吸收之后形成了二级胆汁,然后再排出。当每天早上吃饭时,胆囊就收缩,排出胆汁,如果不吃早饭,胆汁相对来说很难排出,胆囊就会储存较多的胆汁,这时胆汁里的胆固醇逐渐沉积,就会产生一些小的结石。这和海水蒸发后会形成海盐一个道理。

问:患胆结石的老年人中,女性的比例比男性高吗,为什么?

答:综合临床上的情况来看,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女性的发病率稍高于男性。女性胆囊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发,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可以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体酮影响胆囊收缩,致使胆汁淤滞有关。

问: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为什么有的老人体检后才发现体内有结石,而日常生活中不易察觉到?

答:胆结石的症状从临床上来讲主要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右上腹部不适,有时候会有钝疼的感觉。而如果结石运动到了胆囊管位置的话,就会出现一种痉挛性的疼痛,这种疼痛让人难以承受。第二种症状表现为腰背部及右肩部的酸胀,麻木,就和老百姓常说的“五十肩”的疼痛感相似。再一种症状就是会出现胃部不舒服的现象,像得了胃病一样。它表现为饭后的胃部胀气,好像有东西堵着的感觉,即“胆-胃综合征”。第四种症状我们称之为胆-心综合征,会出现心脏不适的情况,就好像得心脏病一样,这种症状让老年人更害怕。这时如果去做心电图彩超检查心脏的话,不会发现心脏有器质性的病变,但症状却是心脏病的症状。有的老年人就是感觉心脏不舒服,可怎么都查不出问题来。由于心脏科医生出于专业性的原因,可能根据症状只考虑了心脏类的疾病,不会主动建议患者去做关于胆囊的B超或者CT,因此可能不容易被检查出是因为胆囊结石而出现了这种症状。

许多中老年人通过体检才发现了胆结石,并不是因为没有感觉到不适,而是胆结石的症状一般较为分散,主要分为上面说的四种。一般这种症状也称为“无症状胆石症”,这只是个人没有注意察觉到,而不是没有症状。

问:胆结石的症状和胃病的症状特别容易混淆,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分辨?

答:在临床上我们遇到的这种病例比较多。这种情况也很好分辨,如果感到胃部疼痛或有其他不适,吃点胃药就有好转,但如果只是当天见效,第二天或第三天不再继续吃药的话,疼痛或不适感又会出现,一般这种情况就可能不是胃病,而是胆结石的症状。按这种情况来判断就很容易分辨出是胃病还是胆结石了。当然,这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如果难以辨别,医院就诊,接受医生的指导。

问:胆结石会产生哪些危害?治疗不当是否会引发胆囊癌?

答: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病,不少患者忌讳切除胆囊的手术,只采取保守治疗,尤其是没有任何不适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往往一拖再拖,认为等到有什么不舒服的时候再治疗也不迟;还有一部分泥沙样小结石患者,认为结石尚小,不足以为患。殊不知,这些小小的胆结石却不可小觑,它们也可能成为引发胰腺炎的凶手。据统计,大约有70%~80%胰腺炎会由胆系结石所引起。所以早期应该及时治疗,才能避免危险情况的出现。

胆囊癌的发病率非常低,原发性的胆囊癌非常少。胆结石是胆囊癌的诱因之一,但是在临床上接触的众多病例中,相对来说是非常少的。

问:高龄患者胆囊结石尽量不治疗?这种认识正确吗?

答:高龄患者不需要治疗是一个认识误区,是绝对错误的。主要原因是高龄患者让年龄大“吓”得不敢接受治疗,揣石不治,会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有可能会发生了严重的并发症。高龄患者胆囊结石的治疗是个较复杂的临床问题。由于老年人机体抵抗力较低,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老年胆囊结石的症状更多、更重,如果结石掉进胆囊管内,胆囊管是非常狭窄的,这时结石既“出不去,也进不来”,就会卡在胆囊管内,更容易发生急性胆囊炎等并发症,老年人的反应又相对较慢,等感觉到相应的症状再治疗就更麻烦,患者也受罪,而胆囊很有可能保不住了。如果切除胆囊,用老百姓的话说这个人就没“胆”了,所以在对胆结石的处理上,老年患者应该比中青年患者更积极才对。我治疗过的病例中,年龄最大的是一位94岁的患者,老人的身体状况较好,通过手术治疗将结石取出,保住了胆囊。

问:胆结石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疗?

答:关于胆结石的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治疗的手段越来越先进。原则上的治疗是要保留有功能的胆囊,胆囊的功能众多,能不切除的就尽量保留,不能因为有结石就把胆囊切除,成了“无胆英雄”。治疗胆系结石,目前大部分采用微创治疗,它包括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和胆道镜,我们称为三镜联合治疗。像胆总管结石,我们可以应用十二指肠镜直接从嘴里进入胆总管把结石取出来。胆囊的结石或胆囊息肉我们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技术微创保胆取出结石(息肉)-在腹壁打3个小于1厘米小孔,镜下取出结石(息肉)。

问:对于需要切除胆囊的患者,切除后对消化功能会有很大的影响吗?

答:在大量的胆囊结石患者中,是否均需作手术、做何种手术的问题是当今胆道外科中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出现许多对胆囊结石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有的曾风行一时,但最终未能通过实践检验,例如口服药物溶石治疗、接触性溶石治疗、体外震波碎石等。在80年代末期,经腹腔镜在电视引导下切除胆囊获得成功,这是胆囊结石病外科治疗上的重大突破,但是因一颗结石(息肉)去掉一个胆囊,副作用较大。近年来,大量报道胆囊切除术后经长期随访发现有许多不良后果,如:胆总管结石发病率增高、十二指肠液胃返流、胆管损伤、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大肠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等。

问:药物对胆结石的治疗有无作用?

答:目前在临床上,是有一些治疗胆结石的药物,但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还没见到或听说过胆囊有了结石,通过吃药把结石清除的例子。前几年,在莱芜盛传有人通过练习气功把结石从体内排了出来,这听起来非常的可笑。要知道,胆总管的直径6~9毫米,胆囊管的直径在4~6毫米左右,所以1~2厘米甚至更大的结石根本就无法排出胆囊。有些药物在做广告时存在夸大药效的情况,这对于没有医学背景的普通人群来说,是一种致命的误导。我曾看到过一个治疗胆结石的药物广告,说是吃了之后结石会从尿道随小便排出体外,这真是令人震惊,胆结石是通过肠道排出的,怎么能从尿道排出呢?

问: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胆结石的发生?

答:形成一个好的饮食习惯,不要偏食。还要有规律的进食,这是预防结石的最好办法。因为在禁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黏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或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黏稠度增加,终于形成胆泥。如果进食,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激素,使胆囊收缩,这时大量的黏稠和含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出到达肠内。因此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同时还要选择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习惯。适当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饮食,以改善胆固醇的排泄,防止结石的形成。

问:老年胆结石患者如何补钙?

答:首先我个人觉得补钙这个概念,对老年人来说就是不对的。不是吃了钙片就能补充体内的钙含量。钙是人体内的微量元素,是需要日常生活中通过饮食就可以补充的,一般情况下不建议特意补钙。如果在治疗胆结石期间,体内钙含量过低,还是要求患者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补钙。

版权声明:本文为《老干部之家-健康》杂志刊载内容(),转载请联系小编授权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