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房颤患者服用胺碘酮后可能出现急性胰腺炎这一不良反应。该研究发表于《JAMAInternalMedicine》。
虽然先前有报告称胺碘酮与房颤患者的急性胰腺炎间存在关联,但都不是大型研究。这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使用Truven健康保险理赔数据库,分析了例因急性胰腺炎入院(年~年)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及例无急性胰腺炎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平均年龄71岁,39.3%为女性)的数据。
研究者根据患者的性别、出生年份及缴纳保险时间匹配了5个对照组,并收集了全部参与者的胺碘酮使用、其他药物使用与并发症的信息。
数据显示,胰腺炎患者比非胰腺炎患者更有可能使用胺碘酮(胰腺炎组14.5%,对照组9%;OR=1.53;95%CI,1.24-1.88);且急性胰腺炎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无关,如决奈达隆、索他洛尔、氟卡尼、普罗帕酮与多非利特。
与从未使用胺碘酮的患者相比,若患者在房颤发生12个月内开始胺碘酮治疗,那该药与胰腺炎间的关联就更为明显(12个月内OR=1.86;95%CI,1.41-2.45;12个月后OR=1.21;95%CI,0.89-1.64;P=0.04)。
研究者表示,每年每1万成人中约有3~4例急性胰腺炎发生,胺碘酮可导致1~2例新增患者。
AlvaroAlonso博士(明尼苏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社会健康部门)等指出,尽管直接细胞*性与免疫介导途径(与胺碘酮的肺*性有关)是一种可能的解释,但该关联的真正机制尚不明确。即使普通人群中的急性胰腺炎绝对风险很低,我们在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或急性胰腺炎时也应意识到这种潜在的关联。
转载请注明来源:医脉通(medlive.cn)
喜欢本文就分享吧
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分享到朋友圈